中国结婚与生育率持续低迷,2024年结婚对数比去年大减158万对,跌幅超过2成。(欧新社)
中国结婚与生育率持续低迷,2024年结婚对数比去年大减158万对,跌幅超过两成。面对急速下滑的婚姻率,中国官方祭出一系列「催婚」政策,望降低门槛,刺激新人登记。
综合媒体报导,「结婚登记全国通办」最受大众关注,过去新人必须携带户口名簿返回户籍地办理,现在只需要简单证件与声明,就能在全国任何地方完成登记。现在,不再需要户口名簿,也不必经过家长同意,两人自行决定就好。
各地方政府也卯足全力推出创意「催婚」方案。上海推出夜间登记,领完证直接在夜店办婚礼;北京、成都等城市则与热门景点合作,推结婚与观光结合的行程,例如成都把登记点设在海拔3000公尺的西岭雪山,让领证变成旅游。
更普及的招数则是发放结婚消费券,但金额多在人民币800至1000元之间(约等于台币4351元),然而,民众普遍反映「吸引力有限」。有些农村甚至动员长辈补登记,村里喇叭天天广播「领结婚证送鸡蛋」,连牵手一辈子的老夫妻也被鼓励「补办仪式」。
这些努力是否有效引发外界质疑,政策能降低程序成本,却无法翻转年轻人的婚姻观。密西根大学社会系教授周云表示,「同时我们知道,中国年轻人对于步入婚姻有深刻复杂的感受,很多时候是夹杂著矛盾与焦虑,所以移除地理限制的政策,不太可能让结婚率长期回弹、改变或上扬。」
当前中国年轻人在婚姻议题上普遍存在焦虑、矛盾,加上高失业率、生活压力与传统家庭期待,结婚再方便,也难以让没有意愿的人说出「我愿意」,尽管催婚花样百出,长期能否扭转低结婚潮,仍有待观察。
来源:自由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