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起,一种名为“外包儿女”的陪伴型服务在中国网络社群中引发热议。这项服务主打由年轻人担任“临时子女”,协助独居或子女远在他乡的长者处理生活琐事,包括陪同就医、散步、聊天,甚至代为调解家庭冲突等。有别于传统的保母与看护,这类服务强调情感连结与长期互动,被不少熟龄族视为应对晚年孤独与支持不足的一种新选择。

  据陆媒报道,使用此类服务者的年龄层已提前至五、六十岁。他们多数尚未进入完全失能状态,却因唯一子女定居国外或独身无亲,开始主动寻找情感与生活支持。有别于传统保母或护工,他们寻求的是可信赖、能建立感情的长期陪伴对象。

  受访者吴薇表示,自2011年起,她便以“共享儿女”之名,与多名年轻人建立长期联系关系,从原始的有偿陪伴,逐步过渡为日常互动、节庆互访、相互支持的“准亲情”模式。“他们都有父母,我只是蹭一下陪伴,就像蹭网一样”,吴薇这么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