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市早苗是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高市早苗的当选是一个里程碑时刻。日本上一次由女性领导还是1771年,当时在位的是后樱町天皇。
高市早苗的当选意味着七国集团如今已有两位女性国家领导人。她与意大利总理乔治娅·梅洛尼并肩而立。在她们之前还有三位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特蕾莎·梅和利兹·特拉斯,以及德国的安格拉·默克尔、加拿大的金·坎贝尔和法国的伊迪丝·克勒松。
注意到这个群体的共同点了吗?
除了执政不到一年的社会党人克勒松,其他所有七国集团女性领导人都来自右翼。
一个专属俱乐部
全球女性领导人最核心的共同点是:数量极少。
由于人数稀少,且这些女性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当选,难以总结出规律。每个人的崛起都离不开独特的背景环境。
这些女性的政治立场也各不相同:主张接纳移民的中右翼人士默克尔与推动移民限制的高市早苗和梅洛尼截然不同。

乔尔吉娅·梅洛尼于2022年成为意大利首位女性总理。
并非所有女性领导人都来自右翼。放眼七国集团之外,不难找到左翼政府首脑的例子,比如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谢恩鲍姆和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
尽管如此,在G7这个工业化国家集团中,自由派政党始终未能推出赢得选举的女性领导人,这多少有些令人困惑。在美国,两位最接近总统职位的女性都是民主党人,却均以失利告终。在英国,工党从未选出过女性领袖。
这可能有些反直觉。通常情况下,是左翼明确倡导女性参政,往往通过性别配额等机制实现——如今全球约半数国家都设有此类配额。而右翼大多对这类措施表示反感,梅洛尼本人就明确反对。
高市早苗曾谈及日本政坛女性的孤独感,但她同时支持的某些立场在批评者看来反而阻碍女性发展。她反对修改要求夫妻同姓的法律,还支持保留日本皇室的男系继承制度。
铁娘子
我采访的专家提出,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因素在相互作用。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比较政治学教授皮帕·诺里斯表示,主要由左翼政党推动的女性参政浪潮具有传染性——不仅在国家内部,甚至跨越国界。
政坛中的女性越多,女性跻身领导层的可能性就越大,无论她们属于哪个政党。
德国社民党于1988年推行性别配额制,这给保守党带来压力,促使其在选举名单中纳入更多女性。在随后的选举中当选联邦议院议员的就包括年轻的安格拉·默克尔。
一个研究现任及前任女性政治领导人的网络的创始人西尔瓦娜·科赫-梅林表示,仔细观察每位女性的个人崛起之路,确实能发现一些规律。
许多早期女性领导人都是在政治危机中以局外人身份掌权的。撒切尔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陷入经济和政治动荡时崛起;默克尔在21世纪初的腐败丑闻后赢得党内领导权;特蕾莎·梅则在脱欧公投后的混乱局面中成为领袖。

安格拉·默克尔出席2009年北约峰会。
如今,政治危机已成为常态。
这既助长了强硬右翼的崛起,又为那些能标榜自己与前任不同的领导人提供可信度。而角逐那些此前几乎由男性垄断职位的女性本质上就是局外人。
梅洛尼的当选发生在后贝卢斯科尼时代充斥男性荷尔蒙的十年混乱之后——这期间意大利换了六位总理。在法国,玛丽娜·勒庞领导的极右翼势力成为最受欢迎的政治力量,而该国在不到一年内就换了四届政府。在日本,铁娘子乐队歌迷、业余鼓手高市早苗击败四位男性当选自民党领袖,接手了这个支持率下滑的政党,日本本身也正面临顽固的经济停滞。
右翼女性的崛起颇具看点,但也可能是短暂的。近几十年来,议会女性人数的稳步增长是助力右翼女性掌权的因素,如今这一增长已陷入停滞。另一方面,法国定于2027年举行下一次总统大选,而勒庞的支持率持续领先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