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统萧美琴上周访问布鲁塞尔。(彭博)

副总统萧美琴上周访问布鲁塞尔。(彭博)

《日本时报》14日报导,台湾正巧妙利用欧洲对中政策转变的契机,拉近与欧洲关系;中国对台湾的国际孤立至少在欧洲适得其反,中国目前对于台湾在欧洲的「非官方」外交攻势可以说无力阻挠。

报导指出,台湾迎接的欧洲代表团不仅较任何时候多,也透过现任副总统萧美琴、前总统蔡英文与立法委员沈伯洋近日接续访欧,试图使双方的合作、尤其在贸易与安全领域方面惯例化。

专家说,随著中国与西方关系恶化,台北积极接触欧洲,凸显台湾如何在不寻求正式承认下,极力扩大自身的能见度,并创造政治动能,这样的动能正快速增强。一些专家也认为,近期台欧间的互动正反映欧洲的观点,亦即可以应付中国某个程度的反制。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的格拉诺(Simona Grano)说,「许多欧洲国家现在认定,与台湾之间有限的政治讯号,以及中低层次的交流,比如演说、国会互动以及贸易与科技合作,面临的是可控风险」。

她指出,「他们正尝试透过惯例化、准官方的模式,扩大务实合作,同时避免正式的外交承认」,该目标是使交流常规化,并降低政治壁垒,使合作成为「公认的惯例」。

格拉诺表示,该策略削弱北京宣称的可控制台湾对外交流的主张,但又不推翻这些国家的「一中政策」。

对于台湾,寻求与欧洲更密切关系是再自然也不过,其目标明确:台湾希望多元化安全与经济伙伴关系,降低对任何单一伙伴的过度依赖,并在国际机构中取得更广泛的合法性。

地缘政治与情报公司Rane亚太分析师布拉泽克(Chase Blazek)说,「台湾希望欧洲将他看作是『我们中的一份子』,亦即全球主要的自由民主国家之一,而非世界另一端的朦胧『他者』」。

分析师指出,欧洲的台湾政策旨在平衡价值与利益。欧洲一方面捍卫民主与人权,另一方面多元化供应链,确保取得关键技术。

报导说,欧洲对中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从乌克兰战争到贸易与人权等广泛议题上,与北京的关系恶化,促使许多欧洲国家重新思考维持与北京密切关系的代价,而台北正巧妙地利用此战略调整。

迄今为止,中国主要透过强硬的外交抗议表达对台湾外交突破的不满,但多数情况并未采取惩罚措施。专家说,原因在于中国希望避免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弹以及一连串的政治结盟。

格拉诺表示,「中国面临展现决心,或者承受广泛国际孤立或经济痛苦的风险」。这意谓目前北京无力阻止台北的非官方外交攻势,至少在不付出高昂代价下,情况是如此。

来源:自由时报